工作的第一站  西    宁

5月17日上午,我们在青海省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疗区多功能厅,与20余名医护人员一起进行了集体心理查房和病例讨论。杜欣柏院长亲自主持,金副院长等领导也参加了讨论。

病例一:首先由经治医生和患者的丈夫介绍病情。患者,女性,藏族,40岁。414地震导致家族中有7人罹难,3人受伤,去年新盖的两层楼也完全倒塌。患者在西宁陪两个孩子读书,4月20日,她是在电视中看到家乡震后情况和知道亲人遇难的,逐表现出说胡话,如:不要打电话,没有了自由等等,就连丈夫也常常听不懂她的讲话;夜里睡眠不好,睡的不安稳,多梦......,被家人送到红十字医院住院,诊断不详,9天后出院,服清脑康等。出院后在家中,不讲话,发呆,总是看一个地方.......。5月13日中午吃饭时突然又哭又闹,还把桌子给砸了,后来就“晕倒”了,急诊送到交通医院“抢救”,进行CT等检查无阳性结果,逐转省精神卫生中心治疗。诊断:应激相关性障碍,氟哌啶醇3毫克,每日两次,两天后情绪被控制。

由于病人不懂汉语,问诊由她的丈夫翻译。我问诊后发现,患者目前睡眠不好,常做噩梦,其内容与地震有关。情感麻木,以前很宠爱孩子,现在似乎对孩子的兴趣不大。我指出,按照DSM-IV-TR的诊断标准,该患者当初是一个典型的急性应激性障碍(ASD),现在不排除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需进一步了解PTSD的核心症状。在治疗上,应该是医学干预和心理干预将结合。刘志宏主任提出除医学干预外(如药物),应尽早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手段,这是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键!我又强调,PTSD的患者82%不需住院治疗,关键在于诊断以及医学和心理学的干预,同时我也初步介绍了ASD、BPDMS(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和PTSD的量表筛选和评定方法。

病人家属和主治医生介绍病情    对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病人家属和主治医生介绍病情                                                                        对病案进行分析讨论


在青海省精神卫生中心进行集体心理查房

病例二:由经治医生和患者的侄女介绍情况。男性,37岁,阿卡(和尚),从小抱养。其侄女说,听长辈讲,患者小的时候就不聪明,7-8岁就送到寺院。但是他做事和学习很认真,能背上百部经文,在寺院的500多和尚中算是中等偏上。平时就不愿意讲话,别人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14年前,在寺院里被狗吓着了,被送回家,从此以后每月就经常发呆2-3天,没有做过任何治疗。414大地震,患者被埋3个小时,被救出后,表现发呆,不认识亲人,问话不答(至今如此),有时自言自语、紧张、害怕,生活不能自理,卧床.....。震后被安置到综合医院,行CT检查有陈旧性脑梗塞,脑电图等检查正常,临床诊断:1、外伤性脑梗塞,2、精神分裂症,3、精神发育迟滞。一周前转精神卫生中心,舒必利静脉输液,现改口服。因患者不懂汉语,且不配合,故未见病人。

该患者的病史尚不清晰,且有矛盾之处。我们对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存有异议(据说,此前卫生部专家对该患者进行过会诊,并同意上述诊断)。我认为,按照DSM-IV-TR的诊断标准,该患者应该是PTSD。且在地震以前就有过创伤经历,符合PTSD的住院标准。

针对以上两个案例,我们与青海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同行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志宏对应激相关障碍在医学干预的同时,尽早进行心理干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补充说,中国的CCDM-III诊断标准中的应激相关障碍,是一个笼统的诊断,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的应激相关状态等。临床诊断要更细一些,不要太笼统。

下午,在青海省心理咨询中心的图书室,我为青海省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进行了“灾难心理卫生与心理急诊处理”培训。讲座由医院党委书记主持。我简短介绍了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以及相关学术组织的活动后,重点讲授了灾难心理卫生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心理症状及应激反应、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急诊、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常见的心理量表评定、心理干预的基本原则。讲座一直持续到5点半。从当地心理工作者津津有味的听讲和认真地记笔记中,感受到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心灵家园的重建任重道远,这样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应该主要依靠当地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力量。为了帮助青海地区提高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我表示可以联系该院的青年骨干人员去美国免费进修。

在青海省精神卫生中心上课    和杜欣柏院长合影留念

在青海省精神卫生中心上课                                                                        和杜欣柏院长合影留念

晚上,杜院长、金副院长正式宴请我们。这是来青海后的第一次正餐,喝了早已闻名的青稞酒。参加晚宴的还有医教科长韩国玲和临床心理科的马永霞。国玲是神经内科的硕士,医学背景;永霞是应用心理学的硕士,心理学背景。她们两人都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可以考虑来美国进修。

我给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史占彪副研究员打了一个电话,约他见面。占彪是郭念峰教授的研究生,而郭教授是我的老朋友了。上世纪的90年代初期,我和他主编了中国第一部系 统完整的心理咨询专著——《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心理治疗》。这部约64万字的专著,奠定了当时中国心理咨询领域的学术基础。占彪的团队在“414”灾后不久就来到西宁,进行心理干预的培训和临床应用,但一直没有获准去玉树。

占彪得知我来到西宁,很高兴。准备来见我。我告诉他,明天我就要出发去灾区了。

我想请青海精神卫生中心的几位同仁和我们一起去玉树。但杜院长说,其实他们早就组织了心理援助的队伍,但必须听从上级的安排,不能擅自行动。

青海精神卫生中心——体制内的机构,一切行动听指挥!

青海乐平心理卫生咨询中心——体制外的机构,一切行动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这就是中国特色之一。

明天,我们将进入灾区。先到共和县,然后到玉树县。